幽默感:让你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 陈锡:广东省江门市中青年社科专家、北师大教师培训特约导师、优秀指导专家、新会区首批名班主任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、《班主任之友》教育论坛优秀版主,在《中国教育报》、《中国教师报》、《班主任之友》、《班主任》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,著有《幽默感: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》。 “不能迟到”“不能在晚修课上讲话”“必须按时交作业”“必须保持教室的清洁”……初为人师时,“不能……”“必须……”都是我教育学生的口头禅。那时,我认为,严肃、直接的教育方式一定会换来好的教育效果。但实践证明,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,甚至很差。为何会这样?我苦苦思索,通过阅读教育杂志,浏览教育名家的文章,我终于领悟到:我的教育专业素养还远远不够。 于是,我走上了不断学习、自我提升的修炼之路,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众多教育名家的著作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发现很多教育名家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质——幽默感。 例如,王晓春老师就曾经成功地将幽默应用到班级管理中。有一天,因为下了冬天里的第一场雪,学生异常兴奋,课间都在玩雪。直到上课铃声响起,教室里仍然乱作一团。甚至连王老师喊“起立”后,学生依然无法安静。于是,王老师耐心地等待学生自行安静后,突然说:“昨天的天气预报播报错了!应该这样报:'明天阴有小雪,人心浮动,教室大乱’。”结果学生都笑了,注意力也慢慢地集中起来。据说,后来学生在那堂课上的表现非常好。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:幽默具有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,它可以轻松、高效地解决许多教育管理难题。可见,我的班级管理效果之所以不理想,就是因为我的管理方法过于严肃、直接,缺少幽默元素。 又如,于永正老师在表扬一位学生认真听同学朗读课文《我爱故乡的杨梅》时,是这样幽默地表述的:“小建最投入,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,使劲地咽过两次口水。”于老师的话把学生逗得哈哈大笑,然后他顺势引导学生学习边读课文边想象情节的读书方法,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。这个案例让我充分认识到:幽默元素不仅可以应用于班级管理中,还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。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,让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、更轻松。 从此,我对幽默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开始搜集各种有关幽默感的资料进行学习。在研究中我发现,具有幽默感的教师更有魅力,更受学生欢迎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,而幽默感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良方。当学生犯了错误时,如果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,有分寸地进行幽默化处理,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善意、理解和宽容,消除他的抵触或叛逆情绪,从而更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。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,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述出来时,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瞬间被激发,从而使课堂教学更高效。对此,著名演讲家海因兹·雷曼麦曾说过,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,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。 在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中,我对幽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 幽默乃外来词,由英文humor音译而来,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意思。有趣或可笑,体现了人们追求愉悦的心理需要;意味深长,说明了幽默的基础是思想健康且情趣高尚。 幽默不是低级笑话。例如,教师不应该笑话学生:“你今天的坐姿不端正,看起来就像一摊烂泥。”如此嘲笑、挖苦学生的所谓“笑话”不是幽默。或许教师只是想提醒学生注意坐姿,或许教师只是想调节气氛,无意伤害学生。但是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学生会认为教师是在取笑他,会感到非常难堪,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。 幽默不是恶意吐槽。例如,教师不应该向学生吐槽:“你这次考试的成绩太差了,完全不如以前。”“你这次的作业做得太差了,不如××做得好。”这样的话语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,而且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。 幽默不是油嘴滑舌。如果教师说话油滑,就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不够真诚,认为教师在戏弄自己,从而对教师产生反感。 因此,教师切不可滥用幽默,千万不要为了幽默而幽默。 教师运用幽默艺术要遵守两条原则—— 一是与人为善。教师要让自己的幽默达到与人为善的效果,就需要学会包容学生。在使用幽默时,教师绝不能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。例如,教师绝不能拿学生的隐私或生理缺陷开玩笑,不能触碰学生的痛处,要时刻尊重学生。 二是爱与信任。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,绝不能高高在上,应该和学生保持情感上的平等,学会与学生平等对话。教师只有用平和及关爱的语言、真诚及善意的态度对待学生,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信任,才能引起师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。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,我开始思考,教师能否变得幽默,如何才能变得更幽默。于是,在教育工作中,我一边有意识地把幽默元素应用于教育实践,一边总结、提炼教育教学中的幽默智慧。未曾想,我的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,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堂教学,我逐步成长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。在每学期的教学评价调查中,学生都评价我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。后来,我把部分幽默施教的案例发布到教育论坛上,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好评。 本书是我多年来幽默施教的案例及经验总结,相信阅读本书后,您会有如下收获。 一是养成幽默思维。当教师具备了独特的幽默思维方式后,幽默就会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 二是掌握一些幽默工具。比如,夸张、拟人、谐音、自嘲等,每一个幽默工具,都具有自身的特点。只有掌握了这些工具,教师才会知道,如何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,得心应手地使用幽默,有效地化解师生矛盾,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,赢得学生更多的喜爱。 三是学会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幽默。经过学习,教师能够把幽默的思维方式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工作中,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。通过学以致用,教师会逐渐感悟到,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,幽默会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充满欢声笑语。 让我们一起努力,成长为幽默的、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吧! 本文为《幽默感:成为学生更喜欢的老师》自序
|